聚商機,共發展,贏未來

【石阡作家訪談】林盛青:時常想著寫出好的小說和劇本

2023-05-23 17:14:32

編前語:貴州省石阡縣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,古往今來,孕育了一輩輩作家詩人。近年來,一批石阡籍作家和石阡本土作家的作品走出山外、面向全國,不斷從高原向高峰攀登。為了記錄當代石阡作家創作歷程、展示石阡作家創作成果,更好地謳歌新時代、續寫新華章,特開設“石阡作家訪談”專欄。

2023年世界無煙日主題海報.jpg

作家簡介

林盛青,貴州石阡人,侗族,出生于1960年3月。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、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、貴州省戲劇家協會理事、銅仁市戲劇家協會原主席、貴州省特級教師。已出版短篇小說集《滿目蔥郁》、中篇小說集《溫暖的玫瑰》、長篇小說《烏江怨》、散文集《阡城往事》、戲劇作品集《戲劇人生》。短篇小說《三丫的婚事》獲《當代小說》征文特等獎;短篇小說《趕羊》獲《小說選刊》第二屆全國小說筆會征文一等獎;花燈劇《嚴寅亮與“頤和園”》(合著)獲貴州省首屆專業文藝獎劇本類一等獎;著有長篇小說《浮華校園》、《女房開老板》、《莊鎮》等。 

成為作家是埋藏心底的愿望

林盛青的文學情緣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。

當時受劉心武《班主任》、陳世旭《小鎮上的將軍》等短篇小說的影響,開始喜歡上了閱讀。他被《班主任》中所講述的悲情故事中的人和事深深打動,由此對那時文學期刊所發表的小說產生了濃厚興趣。當時,他就讀于石阡師范(辦在石阡中學內),教室的旁邊就是石阡中學的圖書館。每天課余,他幾乎都是在那里度過的。那段時間,他讀了《人民文學》、《十月》、《當代》等刊發的許多中短篇小說。那一時期的閱讀,他認為就是人生的“雅事樂事”,極大地激發了寫作興趣,為后來的寫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。 

微信圖片_20230523171335.png

最初對他寫作產生影響的有兩人。一個是石阡師范的語文教師楊政,在講課文中的小說時,其神態,其語言,令人陶醉。他對文學的愛好,完全是楊政的語文課所引起的。另一個便是鄭一帆,他當時在石阡文化館工作,在《山花》、《花溪》等刊物發表了不少短篇小說,當時的《石阡文藝》就是鄭一帆在主編。然而,真正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的作家,則是汪曾祺和沈從文。汪曾祺的《受戒》、《大淖記事》、《七里茶坊》,沈從文的《邊城》、《月下小景》、《媚金·豹子·與那羊》等,讓他百讀不厭。

他第一次發表作品是短篇小說《兩岔河》,發在石阡文化館辦的油印刊物《石阡文藝》上。小說寫的是“我”與大人們在兩岔河砍伐運輸木材的故事。作家的頭銜是他一直向往的,萌生成為一名作家的念頭,就是在《石阡文藝》刊發《兩岔河》時就有了。但,那只是埋藏在心底深處的愿望,從來沒有表露出來過。

25元,這是他收到的第一筆稿費,是刊發在《梵凈山》上的一篇小小說。當郵遞員把匯款單遞到他手里時,他懵了,問郵遞員,是不是搞錯了?郵遞員說,祝賀你林老師!當明白是怎么回事后,他興奮得臉都紅了。在心里暗下決心,今后一定要好好地寫,認真地寫,多掙點稿費。

俄國作家岡察洛夫的話對他影響和啟發特別大。他的莊鎮系列小說就是本著“體驗過”“思考過”“愛過”“看見過”,這四個準則以及“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常在一起的東西”去進行創作的。

戲劇家和作家頭銜已成過去式

林盛青已于2020年3月退休。早上散步、閱讀,下午閱讀、寫作,晚上與家人一起看電視。他現在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“三段式生活”。

在石阡縣湯山一小工作時,作為教導主任的他,為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,創辦了作文油印刊物《新星》;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和寫作能力,創辦了油印刊物《教學研究》。調到石阡縣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后,創辦了《讀寫月報》(小、初、高)三種版本,受到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。后來他調到了《石阡報社》,擔任總編(主持工作),期間出版的報紙,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。后調銅仁市教育局,主編《銅仁教育》,在其擔任主編期間,《銅仁教育》多次受到省新聞出版局的表彰。

微信圖片_20230523171339.png

在他看來,是因為寫作和作品的發表,使其工作單位發生了幾次變動。無論在哪個崗位,他都一直把文學創作當成業余愛好,并下決心堅持了下來。生活中,他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,埋頭閱讀和潛心寫作。  

他最先寫的是小說,然后是劇本,寫得最少的是散文。最先公開出版的是短篇小說集《林盛青文集·短篇小說卷》,選編了早期在省內外文學刊物發表的25個短篇小說。散文集《阡城往事》是石阡縣文聯資助出版的。出版前,這個系列在《銅仁日報》“梵凈山周末”連載。時任石阡縣文聯主席的楊芳閱讀后,覺得是一幅反映石阡縣城生活的長卷畫,于是主動提出幫助出版。這才有了散文集《阡城往事》。劇本創作,他感謝兩個人。一個是張順永,一個是林亞軍。他的劇本創作就是在他們的幫助和指導下開始的。小說、散文、劇本是三種不同的文學文本,其呈現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區別。他在進行某種文本創作前,必先靜心地對這種文本進行閱讀,以形成一種氛圍,之后再進行創作。

對于戲劇家和作家的頭銜,早些年他的心里確實是有幾分得意,也很看重。覺得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光。但隨著文學和戲劇創作的不斷深入,他深切感受到了創作的難度,“頭銜”便在心里變得越來越輕,不再那么看重了?,F在他經常所想的,不是戲劇家、作家頭銜的光環,而是怎樣寫出好的小說和劇本?!邦^銜”已成了過去式。 

文學創作讓他生活充實,時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該做什么。文學創作促使他站在一個特殊的角度,觀看社會,觀看人生,并將自己的發現和思考,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。這是他人生意義的一種重大改變。

作家離不開生他養他的土地

林盛青的出生地在石阡縣本莊鎮街上,是他筆下系列小說中的“莊鎮”。

在他的身后,一個默默給予他創作養分甚至創作靈魂的故鄉就是本莊鎮。他出生在本莊街上,小學、初中以及高中都是在那里讀的。1979年,他考上石阡師范,從此離開了生活過18年的本莊。雖然遠離了故土,但是他的視線從來沒有離開過那里的鄉鄰、街道、小巷,那里的一草一木。莊鎮系列小說中的不少人物、故事,都是從那方水土里挖掘出來的。

微信圖片_20230523171342.png

《莊鎮——故鄉人之一》(載《山花》1989年第一期),內含《糧食》、《搶手》、《英雄》三篇,是他比較滿意的三個短篇小說。因為,這三個短篇小說是他莊鎮系列小說的開篇之作,于他有著鼓勵的作用?!扒狡叻濉敝坏闹骷姨朴窳衷谠u價《糧食》、《搶手》、《英雄》三篇小說時說:林盛青的這三個短篇,于歷史的嘆息中反省,于現代的榮華中沉思。唐玉林的評價對后來他的“莊鎮系列”創作,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

1998年,他在經過了9年的創作搖擺期后,視線又轉回到了莊鎮。這一年,他的“莊鎮人物譜系列”16篇小說得以與讀者見面,也就在這一年,他的莊鎮系列小說引起了圈內以及讀者的關注。在后來的創作中,只要是寫鄉村生活的小說,無論是短篇或中篇,里面都有莊鎮的符號。如今,他正在修改長篇小說《莊鎮》,爭取出版。

他認為一個作家的存在,離不開生他養他的土地。如何推動石阡文學創作事業更上一層樓?他的建議是努力辦好石阡縣文聯主辦的刊物《石阡文藝》,發現培養文學新人,形成良好的文學創作氛圍;充分利用現代媒體,積極向外推薦石阡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新作。作為石阡作家,必須站在石阡的土地上,以開闊的視野,巧妙的手法,把石阡火熱的生活用文字表達出來。通過文學,讓更多的人了解石阡歷史、人文和社會經濟的發展,從而達到以文學的方式宣傳、推介石阡的目的。

(訪談作者簡介:馬曉鳴,中國作家協會會員,石阡縣融媒體中心總編輯)

編輯:向娟


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_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_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